![]() | ||
最佳选择题
1、已知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剂量1次400mg。一个体重10kg的11个月的婴儿感冒发热,按体表面积计算该患儿处方剂量应为
A、50mg
B、75mg
C、90mg
D、100mg
E、200mg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2、小儿呼吸道感染可服用琥乙红霉素颗粒,剂量为30~50mg/(kg/d),分3~4次服用,一位体重为20kg的儿童一次剂量应为
A、175~250mg或125~225mg
B、200~333mg或150~250mg
C、215~350mg或175~270mg
D、225~375mg或200~300mg
E、250~375mg或225~325mg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剂量(重量、容量)单位与换算。
(1)分3次服用
按剂量为30mg计算:30(mg/kg)×20(kg)÷3=200(mg)按剂量为50mg计算:50(mg/kg)×20(kg)÷3=333(mg)一次剂量应为200~333mg。
(2)分4次服用
按剂量为30mg计算:30(mg/kg)×20(kg)÷4--150(mg)按剂量为50mg计算:50(mg/kg)×20(kg)÷4=250(mg)一次剂量应为l50~250mg。
因此,正确答案为200~333mg或150~250mg(B)。
3、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一般应选择
A、剂量的下限
B、剂量的上限
C、剂量的1/2
D、剂量的1/3
E、剂量的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4、可影响幼儿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的药物是
A、阿米卡星
B、诺氟沙星
C、头孢唑林
D、米诺环素
E、阿莫西林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动物试验证实氟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A.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
B.诺氟沙星——氟喹诺酮类
C.头孢唑林——头孢菌素类
D.米诺环素——四环素
E.阿莫西林——半合成青霉素
5、老年人在用药期间,一旦出现药源性疾病,最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是
A、增加药物剂量
B、减少药物剂量
C、暂停用药
D、改变给药途径
E、调整用药时间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致病药物是药源性疾病的起因,因此治疗首先要考虑停用致病药物。药源性疾病停药后多能自愈或缓解。
6、有关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A、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B、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C、用药依从性降低
D、药物不良反应率增加
E、药物耐受性下降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老年人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增高、药物作用增强。老年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脑细胞数量、脑血流量和脑代谢均降低,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性增高,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特别是在缺氧或发热时更为明显。老年人用该类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及效果逐渐滴定至治疗剂量。
7、下面有关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服用甲硝唑期间不宜饮酒
B、老年人肝药酶的合成增多,用药时可合用肝药酶抑制剂
C、老年人肾脏衰退,容易发生蓄积中毒
D、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应用华法林的量应相应降低
E、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各选项:
A.服用甲硝唑期间饮酒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不宜在服用甲硝唑期间饮酒。
B.老年人肝药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减慢。
C.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表现为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除了生理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外,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因此,一些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如地高辛、别嘌醇、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D.老年人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会导致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对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影响较大,白蛋白的降低或合用其他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都会使游离华法林浓度增高,增加出血的风险。
E.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叙述正确。
8、下列关于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哪项不正确
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高
B、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C、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D、对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
E、对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敏感性增高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4.对β受体激动剂与阻断剂的敏感性降低
9、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变化,而导致按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减少的药品是
A、维生素B1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苯巴比妥
E、磺胺甲噁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于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剂、钙剂等)来说,这些药物的吸收需要酶和糖蛋白等载体参与,而老年人这些蛋白的分泌下降,故吸收减弱。
10、关于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对一些酸性药物分解增多,吸收减少
B、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能力下降,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C、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
D、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型药物增加
E、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变化对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E的正确说法是: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变化对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
配伍选择题
1、A.四环素
B.红霉素
C.磺胺类药物
D.氯霉素
E.华法林
<1> 、易于在乳汁中排出的弱碱性抗生素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2> 、在乳汁中较难排泄的弱酸性抗菌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2、(在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A.呈弱碱性
B.呈弱酸性
C.脂溶性高
D.在脂肪与水中都有一定溶解度
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1> 、华法林较少进入乳汁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2> 、青霉素较难在乳汁中出现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3> 、地西泮可分布在乳汁中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乳汁中药物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其在母体中的药物浓度。
(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以通过细胞膜,只有在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通过细胞膜进行转运和转化。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3、A.氯霉素
B.阿奇霉素
C.米诺环素
D.庆大霉素
E.左氧氟沙星
<1> 、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全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米诺环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可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
<2> 、动物承重关节发育不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动物试验证实氟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3> 、耳蜗神经损伤及耳毒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抗生素。氨基糖苷抗生素对肾脏和听力及前庭功能的毒性反应较大,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耳聋,婴幼儿可致终身聋哑,后果严重。
<4> 、因体内肝酶不足,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生儿的灰婴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肝酶发育不全,肾脏排泄功能较弱,氯霉素在体内蓄积所致。
4、(新生儿期药动学特点)
A.药物代谢
B.药物排泄
C.药物中毒
D.药物吸收
E.药物分布
<1> 、血浆蛋白结合力低,游离型药物比例大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布:药物在新生儿体内的分布与年长儿和成年人有明显差别。新生儿的相对总体液量比成人高,体液约占体重的75%~80%,主要为细胞外液。水溶性药物被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使血药峰浓度较高,易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还受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程度的影响。新生儿血浆蛋白与许多药物的结合力均低于成人,致使血浆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如新生儿使用苯巴比妥容易中毒,是由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能力差,游离的苯巴比妥血药浓度过高所致。某些药物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强,如磺胺类药、吲哚美辛等可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故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后可使血中游离的胆红素浓度增高,而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形成完全,胆红素易进入脑细胞内,使脑组织黄染,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宜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
<2> 、药物代谢酶系不成熟或分泌不足,2周后肝功能趋于完备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在新生儿肝脏中的活性接近成人,故新生儿肝脏对多数药物具有足够的代谢能力。但某些酶系统在新生儿尚有不足,可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容易出现蓄积中毒。其中尤以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及甘氨酸结合的酶活性低下,故需经此类结合作用后才能排出的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极易导致中毒。
<3> 、肾脏有效循环血量与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30%~40%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排泄:新生儿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肾小球的滤过率只有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排泌功能亦低。因此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或经肾小管排泌的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均较成人长。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氨茶碱、吲哚美辛等均排泄慢、易蓄积中毒。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应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5、(儿童用药特点)
A.皮下注射
B.静脉给药
C.口服给药
D.局部给药
E.肌内注射
<1> 、针对儿童,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特别是吞咽能力差的婴幼儿受到一定限制。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年长儿可用片剂或丸剂,服药时要注意避免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响,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
<2> 、儿童病情危重抢救时,多采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时药物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要充分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如使用含苯甲醇为添加剂的溶媒会导致臀肌挛缩症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但注射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臀部肌肉损害,需加以注意。静脉注射常在病情危重抢救时用,平时多采用静脉滴注,静滴可给予较大容量的药物,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给药量和给药速度,在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及时改用口服剂型,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综合分析题
1、妊娠早期是胚胎器官和脏器的分化时期,最易受外来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畸形。胎儿形成期,器官形成过程已经大体完成并继续发育,某些药物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1> 、妊娠早期用药须谨慎,因为药物致畸的高敏感期是
A、妊娠1~2周
B、妊娠1~3周
C、妊娠3~4周
D、妊娠3~5周
E、妊娠4~6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妊娠3~5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肠、骨格及肌肉等均处于分化期,致畸药物在此期间可影响上述器官或系统,属于药物致畸的高敏感期。
<2> 、周妊娠期应用四环素,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尤其是在
A、妊娠1~2月
B、妊娠1~3月
C、妊娠3~4月
D、妊娠3~5月
E、妊娠5个月后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妊娠5个月后用四环素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骨生长障碍。
<3> 、分娩前妇女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碳青霉烯类
D、氯霉素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娩前应用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循环障碍和灰婴综合征。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 、妊娠后期用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胎的药物是
A、磺胺药
B、氯霉素
C、华法林
D、四环素
E、氯苯那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妊娠后期使用抗凝药华法林、大剂量苯巴比妥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胎。
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将妊娠用药分为A、B、C、D、X五个级别,并要求制药企业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等级。A~X级致畸系数递增。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
<1> 、以下药物中,属于妊娠危险性A级药物的是
A、雌二醇
B、氟康唑
C、米非司酮
D、氢甲睾素
E、枸橼酸钾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A级: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正常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A、D、枸橼酸钾、氯化钾等。
<2> 、下列药物中,属于妊娠危险性B级药物的是
A、红霉素
B、氯化钾
C、三唑仑
D、奥美拉唑
E、复合维生素B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级: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不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阿昔洛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苄星青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克林霉素、美洛西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降糖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消化系统用药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泮托拉唑均属B级。
<3> 、以下药物中,属于妊娠危险性D级药物的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克林霉素
E、红霉素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D级: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仅在对孕妇肯定有利时,方予应用(如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伏立康唑、妥布霉素、链霉素、甲巯咪唑、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卡马西平属于D级,降压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在妊娠中晚期使用时亦属此类。
<4> 、下述药物中,属于妊娠危险性X级药物的是
A、青霉素
B、胰岛素
C、维生素C
D、炔诺酮
E、二甲双胍
多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X级: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母体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危险明显大于其益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降脂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炔诺酮、缩宫素、非那雄胺、戈舍瑞林;以及沙利度胺、华法林、甲氨蝶呤、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E1、碘甘油等均属此类。
多项选择题
1、属于妊娠危险性B级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美洛西林
C、多黏菌素B
D、阿卡波糖
E、红霉素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B级: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不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阿昔洛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苄星青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克林霉素、美洛西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降糖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消化系统用药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泮托拉唑均属B级。
2、属于妊娠危险性A级的药物是
A、维生素C
B、美罗培南
C、氯化钾
D、枸橼酸钾
E、多潘立酮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A级: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正常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A、D、枸橼酸钾、氯化钾等。
3、对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临产期使用可引起溶血的有
A、抗疟药
B、磺胺药
C、硝基呋喃类
D、氨基比林
E、大剂量脂溶性维生素K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临产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疟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解热镇痛药如氨基比林、大剂量脂溶性维生素K等,对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可引起溶血。
4、属于妊娠毒性X级的药品的是
A、氯霉素
B、链霉素
C、红霉素
D、华法林
E、甲氨蝶呤
【正确答案】 DE
【答案解析】 X级 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母体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危险明显大于其益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降脂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炔诺酮、缩宫素、非那雄胺、戈舍瑞林;以及沙利度胺、华法林、甲氨蝶呤、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E1、碘甘油等均属此类。
5、以下对“可在乳汁中排泄的药物的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弱碱性
B、弱酸性
C、极易在水中溶解
D、脂溶性较高
E、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只是浓度可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乳汁中的药物可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乳汁中药物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其在母体中的药物浓度。
(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以通过细胞膜,只有在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通过细胞膜进行转运和转化。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想获取更多执业药师最新动态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哦!戳下面二维码:
| 加入QQ交流群,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